目录
基层反映:“互联网+反拐”紧急信息发布平台运行三方面问题亟需关注 42
基层反映:“3.15”晚会曝光手机软件预装市场乱象亟待加强监管 50
打通社会救助“最后一公里”应注重破解救助制度“碎片”问题 64
基层反映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亟待解决的五大问题 98
基层反映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需加强排污许可证和排水许可证联动管理 123
基层反映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亟待破冰 126
基层反映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落实过程中存在问题待解决 134
基层反映阶层分化背景下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突出问题亟待重视 142
基层反映电动自行车“野蛮”充电安全隐患大亟须综合治理 150
基层反映当前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健全防、抗、救一体化机制存在的问题 159
基层反映“地方地理标志”农产品呈现“申请热、使用冷”窘境 186
基层反映:专业市场减租存在“雷声大雨点小”问题亟待关注 190
基层反映:中止党员权利在留置案件办理中存在衔接“障碍” 199
基层反映:政府公共服务转型为标准化产品服务过程中的五大漏洞应予关注 205
基层反映:小型电子产品成为生态环境“隐形杀手”不容忽视 267
基层反映:小城镇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凸显三大难题亟待破解 274
基层反映:文化传承面临城镇化发展三大洗礼亟待引起重视 285
基层反映:网上宠物交易安全渐“失守”引民众担忧亟待关注 298
基层反映:推进文化与旅游发展应注重二者融合发展显现“蝴蝶效应” 315
基层反映:推进卫生与计生事业融合发展存在三大制约问题及对策 317
基层反映:推进城镇教育扩容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319
基层反映:税收层面“小微企业”定义不统一影响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效果 336
基层反映: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地方环保资金管理问题应予重视 352
基层反映:涉黄涉赌违法犯罪保护伞现象产生的社会负面影响应予重视 356
基层反映:少数民族地区草原畜牧业向现代化转变面临的困惑及对策 360
基层反映: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对推进养老保险制度的冲击应予以重视 366
基层反映:农村山塘水库治理“治胃不治肠”现象亟待改变 407
基层反映:农村集贸市场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416
基层反映:立法禁止使用剧毒高毒农药应从三个方面提高执行效果 459
基层反映:经济社会转型期金融综合改革面临几大阻力亟待调整解决 474
基层反映:建章立制探索建立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 486
基层反映:计生与户籍管理问题导致黑户人口增多应予重视 517
基层反映:基层便民服务机构存在的问题制约其职能的发挥 527
基层反映:构建城乡土地资源制度通道应推进跨区域置换市场化 547
基层反映:构建城乡土地资源制度通道应推进跨区域置换市场化 549
基层反映:工商部门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560
基层反映:对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几点建议 580
基层反映:当前住宅小区业主与物业公司及开发商之间的矛盾纠纷应引起高度重视 600
基层反映:当前应强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605
基层反映:当前性侵未成年人赔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619
基层反映:当前新兴产业出现低水平竞争现象亟待引起重视 626
基层反映:当前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瓶颈”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628
基层反映:当前消费维权“一会三站”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630
基层反映:当前现代商贸服务业、大型零售商业发展滞后值得关注 638
基层反映:当前退伍士兵教育培训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647
基层反映:当前商品展销会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监管对策 654
基层反映:当前农村商品市场商标侵权行为呈现的特点、监管难点及对策建议 683
基层反映:当前就业难与用工难并存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应引起重视 700
基层反映:当前金融业支持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706
基层反映:当前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存在四个问题亟待重视 714
基层反映:当前基层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瓶颈制约亟待引起重视 718
基层反映:当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中存在的五大问题 727
基层反映:当前党政一把手在调动干部积极性、主动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应引起重视 734
基层反映:当前部分房地产商向购房群众转嫁困难需要引起重视 736
基层反映:当前“小、浅、缺、乱、少”现象制约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 738
基层反映:当前“网上求医”对群众健康财产存在安全隐患亟待引起重视 741
基层反映:打破“城市矿产”资源再生产业化瓶颈的四点建议 750
基层反映:村村通油路后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应引起重视 763
基层反映:撤销冒用他人身份信息骗取公司登记的程序亟待完善 780
基层反映: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诸多因素矛盾凸显应予重视 787
存在的问题:
一是宣传工作广度和深度不够。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残疾人保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不够,全社会扶残助残的氛围不浓。
二是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企业人员下岗、大学生就业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因素造成劳动力供大于求,增大了残疾人就业安置的难度。
三是残疾人就业的保护政策执行不力。残疾人就业和帮扶的政策和法规缺乏有效的执行手段,就业保障金的征收难度大。
四是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功能发挥不够。企事业单位用人信息和残疾人求职信息不畅,残疾人就业培训滞后,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编制不足。
对策建议: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帮助残疾人就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对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优惠政策、残疾人创业典型、残疾人就业先进单位的宣传,增强残疾人就业责任和扶残助残意识。
二是政府加大政策扶持,为残疾人就业创造有利条件。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群众团体带头安置残疾人就业,带动企业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加大征收力度;认真落实集中安置和分散创业相结合的就业促进政策,完善福利企业优惠政策,政府采购优先购买福利企业产品;大力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岗位,落实残疾人补助政策。
三是加强残疾人教育培训,提高残疾人素质。提高残疾儿童入学率,加强就业观念教育,帮助残疾人接受中高级教育,解决残疾人素质偏低的问题;依托残联的培训就业基地和劳动部门的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开展适合残疾人就业的技能培训。
四是推进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建立健全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做好残疾人劳动力资源管理和就业岗位的信息采集、求职登记、劳动能力评估、失业登记、职业介绍等工作,依托就业网络,为残疾人就业搭建平台,构建劳动力分市场,建立人才资源库,组织就业招聘会,为残疾人就业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