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陕西府谷县:“8+8+8”模式构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途径 9
江苏苏州吴江区“大区域”“小网格”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实现共建共享共治善治 23
山东省青岛市金沙路社区:“红色管家”打造社区党建新格局 33
浙江嘉兴市:“网格连心、组团服务”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43
河南郑州市二七区福华街街道:“五联四化一引领”探索城市基层党建模式 61
四川德阳市:“一心两翼”深化物业党建联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美丽幸福家园 83
新疆伊宁市:“组织+网络”“服务+项目”激活“大党委”源动力 91
广西贵港市:创建“先锋集结号”推动基层党建“提质聚力” 102
山东济南市历下区:创新“工委+专委”共驻共建机制打造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119
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创新“社校联盟”推动城市党建共治共享 127
浙江省杭州市城管局(综合执法局):打造“城管驿站”党建品牌助力城市基层党建 136
河南开封市:打造“一中心四平台”探索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156
江苏连云港:党建阵地“加磁”提升城市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189
福建龙岩市:发挥“在职党员回家”工程抓手作用推进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 204
近年来,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坚持以党建引领为轴、服务管理为翼,通过在小区中植入“红色网格”,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城市基层治理全过程、嵌入各领域、融入各方面,让党旗在基层治理阵地上高高飘扬。 224
近年来,安徽大学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党的全面领导融入和内嵌到学校治理各环节,统领推进一流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 233
广东广州市海珠区赤岗街道:红房子党建——城市基层的红色阵地、党员群众的温馨家园 285
浙江省嘉善县:红色物业“小区党建客厅”模式延伸社区治理最后“一纳米” 295
浙江省天台县:坚持24年推行流动党员“双重管理、双向服务”模式 338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街道:建设“党员政治生活街”打造开放式党性教育基地 346
黑龙江鸡西市:健全“四级联动”体系打造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351
胶州市公安局胶东派出所:“六项机制”锻造过硬基层公安所队 358
福建南平建阳区:“四融”联建机制推进城市基层党建提质增效 389
上海市杨浦区:区校联动共推“社区政工师”让网红思政课进社区、进园区 417
山西怀仁:“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强化党建引领小区治理 439
山西太原小店区:定向领航高位推动激发城市基层治理效能 450
山西长治潞州区:“找·到·来”模式助推党群服务中心发挥作用 474
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街道柳荫街社区:党建引领强实效社区治理解民忧 494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实施党建拨亮行动锻造城市红色堡垒 499
江苏昆山市:探索构建“1+5”工作体系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 518
浙江省舟山市:探索建立“兼合式”党支部筑牢“红色堡垒”激活“红色细胞” 526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清真街道:同筑“党建共同体”开创城市党建工作新格局 543
吉林通化市:推行“十心十议、五联四建”模式构建“一体化”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551
宁夏吴忠市:推行社区“联合党委”着力打造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558
上海市浦东新区:推进“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党建引领社会治理 567
江苏南京市建邺区:完善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引领城市社会治理创新 579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发挥区位资源优势推动城市基层党建提质增效 585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城社区:党建阵地固防疫平战结合强体系 589
浙江衢州柯城区:以“红手印”激发党员群众主体意识破解城市基层治理难题 603
湖南岳阳市岳阳楼区:以“一网五圈”新模式探索城市基层党建新路径 611
江苏镇江市润州区:以城市基层“全域党建”引领基层善治 635
云南昆明市五华区:用“1234工作制”实现社区减负增效聚力主业 644
陕西省三原县:运用“四项规程”从严规范“三会一课”制度落实 690
重庆市巴南区:组建“1+X”党建联盟激发城市党建新活力 724
一、背景与起因
府谷县位于秦晋蒙三省区交界处、陕西省最北端,辖14个社区,服务居民14.2万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召开以来,社区工作人员多次入户走访调研,倾听居民心声,认真查找梳理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工作理念因循守旧。辖区部分居民办事时间段与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交错冲突,导致八小时外居民的诸多个性化服务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社区服务有时处于缺位状态。二是工作模式等靠被动。长期以来,社区作为基层自治组织,承担了大量政府行政职能,工作人员逐渐养成了坐在办公室里等居民上门办事的工作习惯,缺乏服务居民的主动意识。三是工作力量单打独斗。县城常住人口十四万多人,服务需求量大面广,但工作人员只有380名,仅靠社区这点力量,很难满足居民数量庞大的多元化需求。
针对这些问题,该县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全过程,聚焦居民群众急难愁盼,发挥党的组织优势、组织力量、组织功能,鲜明提出“让服务的阳光24小时洒满社区”的服务理念,在全国率先推行“8+8+8”全天候服务模式,构筑起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途径,把城市基层党建做到居民心坎上。
二、做法与经过
(一)打破等靠思维,上门定制服务项目。一是注重深化理论武装。多次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委会、居民代表大会,反复查找以往工作中的被动、依赖现象,深入分析问题原因,用城市基层党建最新精神武装党员干部头脑,激发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二是一网揽尽服务信息。社区党员、工作人员、网格员和街巷长全员出动,上门入户摸排需求、资源、项目信息,尤其是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情况,建立起7.4万多条“微心愿”信息库。三是精准敲定服务“菜单”。根据走访汇总的大数据,将照看老人小孩、开展趣缘活动、提供便民服务、提高安全指数等辖区1.3万居民最关心的事项定为工作发力点,让居民在家门口就实现“微心愿”。四是量身定制服务项目。制定了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四点半课堂、快递代收“芝麻e站”等13个服务项目,构筑起社区服务总体框架。
(二)打破常规理念,全天开放服务阵地。坚持问题导向,鲜明提出“服务居民只有上班没有下班”口号,树立“让服务的阳光24小时洒满社区”理念,用不打烊的服务弥补政府职能外的盲点。把社区重心聚焦在服务职能上,实施全天候服务,将每日24小时分成3个时段精准对接居民需求,将工作人员划成3拔轮流上岗开展工作。推行“8+8+8”模式:第一个时段为工作日八小时,提供民政社保、综合治理、新兴领域党建等一站式便民服务,开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四点半课堂,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第二个时段为工作时间前后八小时,主要是想居民之所想,提供快递代收、全民健身、趣缘活动、业之初创业沙龙、社团文化活动,着力打造有文化、有品位、有温度的服务项目。第三个时段是夜间8小时,主要提供网格值守、物业巡逻等辖区安全服务,为环卫工人提供临时歇脚场所,为读者延长幸福书屋开放时间。理念倒逼工作,一张为居民量身定制的24小时精准服务网覆盖了社区居民的绝大部分需求,打通了服务居民“最后一百米”。
(三)打破单一格局,共建共享服务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