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热门搜索:组织生活会讲话汇报述职总结
公文技巧89.公文写作应注意目的句的使用规范
发布时间:2020-07-21 09:55:25        浏览次数:712次
免费试读

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切勿传播。

 

海量公文尽在www.mishuwenku.com(秘书文库)

 

 

扫描关注公文家园公众号

 

 

 

 

 

 

 

 

 

 

 

 

 

公文写作应注意目的句的使用规范

 

“目的句”,顾名思义是表达某种目的的句子,分“状语目的句”和“目的复句”两种。根据词语性质,“状语目的句”可称作“介词结构目的句”“介词短语目的句”“介词词组目的句”等。因“状语目的句”以“前置状语目的句”居多,故“目的复句”常相对称作“后置目的句”。鉴于公文中的目的句大量使用,且存在诸多错讹,因此有必要明确其一般形式、基本特征和主要功用,更有必要探寻写作规律,注意在实践中把握使用规范。

一、公文中目的句的一般形式、基本特征和主要功用

(一)公文中目的句的一般形式

状语目的句的一般形式为“为为了)……”(此省略号中含介词结构后面的中心句)。其中的介词结构是表示目的的介词“为(为了)”同短语单句或复句组成的词语结构。例如:“为了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0“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要求,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现提出以下意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2014〕

25号)。

目的复句的一般形式为“……以(以便、以期、以免、免得等)”。例如:

“对整治后的挡土墙和山体将结合实际情况绘制墙画或垂直绿化,以达到美化市容环境的目的。”“下级机关应根据出现的新问题和突发情况(事故、灾害等)向上级机关快速反映,以便上级机关及时作出应对性的决策。”

(二)公文中目的句的基本特征


(温馨提示:VIP用户免费下载全站内容)
  • 微信登录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
非会员,请先注册
友情链接
微信支付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完成支付

微信登录

账号、密码请于页面右侧进行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