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热门搜索:组织生活会讲话汇报述职总结
笔杆子系列NO4.王文涛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66篇)
发布时间:2020-02-09 08:44:41        浏览次数:961次
免费试读

重视农村弱势群体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

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安置纯农户调查报告

2001年)

 

近年来,上海效区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受自然和市场双重制约,衣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的三农问题,尤其少部分农民收入增长趋缓,甚至降低的问题,在整个市郊农村发展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我们在反复讨论、征询基层干部意见的基础上,逐步聚焦到市郊农村的弱势群体——纯农户,通过近两个月全面调查研究,了解纯农户的基本状况,分析产生的根本原因,寻找到了解决的对策。

一、纯农户的基本情况与特点

通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几次排摸和座谈会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确定纯农户标准和对象:

1.纯农户是指本镇农业人口中以田谋生,以农为本的;

2.祖、父、孙三代或父母、子女二代组成的家庭中,其成员纯粹务农的, 无其他非农收入的;

3.按柳港镇的实际生活水平户均收入为5000元以下的。

凡符合上述标准的均作为纯农户“一户一岗”的工作对象。从158户纯农户的情况分析来看,有以下显著特征:

1.人均收入较低。大多数纯农户生活水平在农村社会保障线以下,生活艰难。全镇158户共538人,人均年收入716元,低于农村200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一些纯农户除了自产粮食、蔬菜维持温饱外,几乎无其他任何收入。有些家庭油盐酱醋都难以为计,子女学费付缴困难。

2.年龄结构偏高,文化层次偏低,整体综合能力低下。158户中50岁以上的人口180人,占到纯农户人口总数的33.45%,18~34年龄段的男性75人,占纯农户总数13.94%,女性41人,占7.62%。35~49年龄段男性94人,占17.47%,女71人,占13.2%,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45人,仅占26.96%,高小、初小文化程250人,占46.42%,文盲半文盲135人,占到25.0%,镇纯农户中有驾驶、手工技能者仅为6户,占3.8%。由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差,大多数纯农户都很难自谋出路或从事技能劳作,大多数以种植粮、棉、油、菜等传统作物为主,每亩农田的年产值不超过800元,除去上交费用和农田成本,每年每亩


的纯收益不超过200元,以纯农户人均0.78亩地计算,每人每年的创收仅为156 元。

3.老、愚、病、残交叉的纯农家庭占的一定的比例。有些纯农户家中无人  务工,综合素质低,家中纯粹病人,低智能,因病、因伤致残等情况交织在一起。这些家庭住房生活质量差,医疗费用难以保证,债务无力清偿。为农村纯农户最贫困的群体,这类贫困户14户,占8.86%,其中债务1万元以下的1户,1~

2万元的2户,2万元以上的5户。29户有小孩在读的纯农户,大多数不能定期上交学费,家庭成员生活意志消沉,悲观失望。

4.可扶不可扶勤赖差异大。158户纯农户中有劳动力,有劳动愿望的苦于种植结构调整无能力、无资本,外出务工无门路的为大多数,占到总数的50% 左右,这些家庭如有务工或致富门路可以摆脱困境,除此外的病残型或低智又缺少劳力的家庭约占纯农户的三分之一左右。自身改善生活的能力差,适宜安排的工作少,这种家庭平时都为镇村二级定补对象。其余的纯农户,虽然家庭成员身体条件好,有劳作能力,但惰于从事农业或其他劳动,有的甚至游手好闲,不思劳作。

二、纯农户的成因及对策

(一)成因

通过对158户纯农户的调查摸底,听取纯农户周边群众意见及村、队意见, 导致纯农户有以下几种原因:

1.纯农户家庭成员思想意识跟不上发展的形势,缺乏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意  识,择业观念陈旧,往往停留在本村、本镇寻找工作,走不出家门,缺乏主动走向市场参与竞争的意识,存在着“等、靠、要”的惰性思想,有的还存在着自悲思想,认为自己一没知识,二没技术,外出难寻工作,对一些重体力工作还不愿。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对利用新农艺、新技术还存在观望意识,不能积极主动地开辟增收门路。

2.镇村两级企业不景气,导致纯农户就业难,原作为农民就业主渠道的镇  村企业,现普通企业效益下滑。加上绝大部分企业改制,必然实施减员增效, 使一部分原本有工作的因改制造成失业在家,客观上造成就业岗位不足。

3.纯农户家庭中劳动力文化偏低,缺乏专业技术,缺少就业竞争力,很难  在现有企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择业面不宽。

4.农户对调整农业结构积极性不高,导致种植效益低下,影响纯农户家庭


的种田收入,在对158户纯农户的调查中,没一户家庭种植经济作物的,一方面, 纯农户家庭缺乏投入资金,难以购置设施搞大棚种植,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一定的文化知识,习惯种植传统粮油作物,对新农艺、新技术难以接受,造成调整的积极性不高,况且,家庭经济脆弱,经不起风险。

5.因病、因残、年老等原因,造成家庭贫困。158户纯农户中,一部分家庭由于年轻的劳力因残疾或身体状况差,长期生病,造成无法就业,家中剩下老的老,小的小,有的虽然是劳动力,但为了照顾家中病人而不能脱身就业。

(二)对策

1.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以农扶农。对纯农户有劳动力,有致富愿望  者,积极引导他们进行农业产品结构调整,增加土地产出率,增加家庭收入。

1)由镇政府投入资金土地或社会性投资,依靠集体农场的品种、技术、销售优势,建立纯农户种植基地。由基地与纯农户签订务工协议或合同,吸收农业岗位务工农民35名,发给固定的劳务工资,增加农业工人就业岗位,同时使务工农民学到先进种植销售技术,带动家庭种植业结构调整。

2)在纯农户相对集中和农业结构调整成熟的村,扶持5~10


(温馨提示:VIP用户免费下载全站内容)
  • 微信登录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
非会员,请先注册
友情链接
微信支付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完成支付

微信登录

账号、密码请于页面右侧进行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