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热门搜索:组织生活会讲话汇报述职总结
专题党课:“十四五”期间对于乡村振兴之文化振兴的实践思考
发布时间:2022-06-11 12:42:49        浏览次数:692次
免费试读

专题党课:“十四五”期间对于乡村振兴之文化振兴的实践思考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后,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文化振兴离不开乡村全面发展。

一、以发展农村经济为支撑,打造“有产业”的新乡村

文化繁荣离不开经济繁荣,经济发展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基础。当年的徽商走出大山、勇闯天下,积累一定财富后回乡兴文重教、建祠修谱,由此带动了徽州文化的繁荣兴盛;徽州文化又反过来滋养徽商,助推徽商不断走向强大。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黄山市始终把农村经济作为重中之重,尤其是注重发挥文化对经济的助推作用,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优势叠加,初步走出一条适宜山区实际的特色发展路子。比如黄山积极弘扬茶文化、发展茶产业,茶业综合产值突破120亿元,出口占全国的1/10,带动茶农人均增收4300多元。比如泉水鱼,这是我国首批农业文化遗产,也是农耕文明的重要体现。当前“吃泉水鱼”已成为黄山乡村旅游新亮点,有力带动了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文化注入经济,有利于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为文化振兴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可谓农业因文化生辉、文化因农业添彩。


(温馨提示:VIP用户免费下载全站内容)
  • 微信登录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
非会员,请先注册
友情链接
微信支付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完成支付

微信登录

账号、密码请于页面右侧进行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