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素材选用的“五要”“五不要”
新时代文稿起草工作力求短、实、新,着力从根本上解决“文山”问题,素材选用的有关问题深刻影响这一目标的实现。总体来看,文稿起草中素材选用要坚持“五要”“五不要”。
一、要典型引路,不要泛泛而谈
文稿中选素材就要秉持典型、精悍的原则,通过小素材说明大问题。典型的素材本身便蕴含着巨大信息量,能够有效指出共性问题,找到最大“公约数”,使受众产生共鸣,让整个文稿效果事半功倍。典型的素材不在于篇幅长短,而在于能否有效说明问题、情况,这样的素材不仅不会被淹没于整篇文稿,反而会成为全文的点睛之笔。细枝末节的素材冗长至极,看后令人昏昏欲睡,犹如隔靴搔痒;仅仅停留于表面上打转转,有凑字数的嫌疑。
二、要深入调研,不要闭门造车
好素材无不因为对工作熟知而来的,调查研究是获取素材的有效手段;这样的素材不仅真实可靠,而且极具时效性,达到先人一步、快人一拍的效果。工作干得好,素材才能选得好;素材用得好,工作更能干得好。这便是一种良性循环,一种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文稿起草不是靠灵感,而是应当充分准备,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写作方法一定写不出好素材。
三、要准确切入,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素材的运用要有条有理,一篇文稿中素材选用具有内在逻辑,每个素材之间都有一定联系,这样写出的文稿才能更精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要坚持靶向发力、精准打击,集中力量攻克一种或几种问题,不能寄希望于一篇文稿解决所有问题。素材的选用不是机械拼凑,要善于找寻素材之间关联点,让各个素材间环环相扣,达到统筹并联的效果,而不是排队串联。运用素材就是要有“钉钉子”精神,把握好一个“准”字,让整个文稿产生动力,而不是看似四平八稳,实则拖拖拉拉,令人味同嚼蜡。
四、要善于比较,不要坐井观天
好素材也是比出来的,既要将自身搜集的素材作对比,也要拿来别人好素材作对比。素材的选用具有较高的灵活性,能有效深入说明问题就是好素材,因此不妨使用“拿来主义”。要善于使用他人的素材,并善于改造素材,达到以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