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热门搜索:组织生活会讲话汇报述职总结
公文技巧298.写材料应注意“接地气”
发布时间:2021-10-04 13:01:07        浏览次数:566次
免费试读

写材料应注意“接地气”

 

职场中的一些材料,表面上看起来“高大上”,结构合理,语言流畅,文采飞扬,头头是道,有政治高度,有理论深度。但细细品味,有时总感觉是为文而文,模式化、套路化明显,或高高在上、空洞说教,或一味板着脸孔、给人以高冷之感。这些现象,归根结底,就是材料没有扎根于“大地”,没有从“大地”中汲取营养,脱离了实际,脱离了群众,脱离了基层一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一句话,就是材料没有“接地气”,这是写材料时要注意克服的。 

一、为什么要“接地气” 

诚然,材料的特殊性质和作用,决定了其语言必须严肃、庄重、得体,但并不意味着所有文稿都要高大上,都要阳春白雪。尤其是口语体的文稿,如果不接地气,反倒会拉开与听众的距离,效果并不好。相反,让材料多一些烟火气,多一些下里巴人,反倒更符合受众需要,更反映现实,更能得到受众认可,效果也更好。 

第一,“接地气”才能反映真实情况。接地气,就是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教条、经验、主观出发。不接地气的材料,本质上就是不与实际相结合,是一种自说自话,重面子甚于重里子,甚至可能就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内容,没有活力和生命力。材料只有真正接地气了,写出来的话才可能反映真实情况,才能让人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才能从中获取有用信息,也才能体现材料的真正价值,否则就成了食之无味的文字堆砌。 


(温馨提示:VIP用户免费下载全站内容)
  • 微信登录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
非会员,请先注册
友情链接
微信支付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完成支付

微信登录

账号、密码请于页面右侧进行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