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用好家风“传家宝” 8
一封家书赠吾女 11
幸福我家的“12 字”家风 13
一纸家书百镒轻致女儿的一封信 16
从《朱子家训》中感悟党员干部的三种能力 19
我的家风“养成记” 21
父亲的“马鞭子” 24
母亲的心 27
@领导干部用好家风建设“四字箴言” 30
组工好“家风”传承好“家道” 32
父亲的“水煎包” 35
“老方”的家训 38
扣好“三粒纽扣”以良好家风涵养初心使命 40
家训是外婆的“大连话” 43
让好家风成为乡村善治“奠基石” 45
节俭家风润平生 47
妈妈的“唠叨” 50
爷爷家的“门对子” 53
在六字“家风”中获取奋斗的动力 56
用“清正”家风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58
用好家风擦亮“心灵窗口” 60
家中的“规、教、训” 63
把教育融于身体力行中 65
爷爷的“棋”妙家风 68
以好习惯“积跬步”让好家风“至千里” 70
家风无声沁心田 72
好家风吹的什么“风” 75
于小事中看家风 78
二人转里的好家风 81
弘扬优良“家风”让“爱”助力梦想 83
大钵子里那段青葱岁月 86
奋斗征途需“守”好三“家” 89
传承好家风厚植本色“三样” 91
我最贵的“传家宝” 93
高举“爱”的火炬燃旺家风火焰 95
“三句话”反映年味中的家风传承 97
勿忘勤勉敬业 100
我的家风与“吃苦”有关 105
一则短信里的“家风” 108
@党员干部用好家风“传家宝”以家风促作风 110
父亲的自行车 112
好家风是宝贵的财富 115
从“起床”谈家风 117
爷爷留下的三件“传家宝” 119
解读“家”文化中的“关键字” 122
传家宝——爸爸的木箱子 125
母亲的“红灯笼” 128
父亲的“传家宝” 130
读《傅雷家书》传承优良家风 133
“解锁”家风背后的“精神密码” 135
饭桌上的家风家训 138
弘扬“真、善、美”传承好家风 141
厚植家风底蕴奏响品行“三重奏” 143
家风:脑海中的“橡皮擦” 145
奶奶的实木玻璃相框 148
家风故事:奋斗有“方” 150
当好“四员”营造清廉家风 152
穿上一身“信”衣 154
护好“传家宝”家风润平生 156
父亲的三句“箴言” 158
父亲的处事之道 160
红色家风代代传 162
爷爷送的三副对联 164
一封受益终身的“家书” 166
愿你心怀阳光温暖前行 168
爷爷的背篓 171
父亲的斧头 173
三件传家宝铺平选调路 176
她说 179
墙角里的“父爱” 182
“光荣人家”的“实在”家风 184
“口头禅”里的家风 187
严家风的正确“打开方式” 189
关于“她们” 191
煌煌岁月浓浓亲情 194
金银水里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97
父亲留给我家风 199
父亲笔下的家风 201
@党员领导干部请修好家风这门“必修课” 203
从“逃票”爷孙看家风 206
父亲的言传身教 208
外爷的“拐棍” 211
在奋进步伐中看“不变”的家风 214
一双筷子看家风 217
浪漫父女情 219
母亲的板车 222
大山深处“老党员奶奶”的家训 224
“筷”人“筷”语话家风 227
常忆祖父唱“家风” 230
在“三知”中传承好家风 233
家风伴我一路风尘一路歌 235
“过年地”三变家风依“旧” 238
新年对联里的“家风”故事 240
爷爷说:“要像红军一样” 243
年三十的午宴父母开讲“三堂课” 245
感悟身边的幸福 248
在传承家风中谱写基层工作“三篇” 250
《颜氏家训》成就“天下第二行书” 253
“光荣牌匾”下门风家训 257
一家四口的“四色家风”味 259
听长辈“话”家风传承中华文明 262
我的“心向基层”之家风 265
《你好,李焕英》背后的家风“密码” 267
听妈妈的“话” 270
“家风”是那一抹温暖的龙井茶香 272
感悟家风里的“政”气 275
从红色家书中汲取奋进力量 279
“不会煮饭”的爷爷“煮”出家风味 282
三代家风一脉传 285
祖孙三代的“犟牛”家风 287
你好我的母亲 289
“小”家风有“大”作用 293
写给妈妈的一封信 295
好家风涵养“心”力量 297
父亲说 300
父亲传给我的“一双筷子”家风 302
用家风“钥匙”锁好家门 305
棋中家风 307
老妈的三十年 309
爷爷的那些事儿 313
细细品味父亲的那些话 315
姥姥的回忆录 318
从好家风中汲取“正”能量 321
红色家书纸短情长 324
外公的三个“剪影” 326
老兵爷爷教给我的“奉献” 329
家风在哪儿 331
一个“净”字连着三代人 334
爷爷的书箱 336
妈妈话里藏着的“家风” 339
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做个有益的人 341
做好家风的“传承者”“刻录者”“追光者” 344
父亲书法里的“家风秘笈” 347
传承“三苏家风”当新时代好干部 349
夏明翰家书里的“红色密码” 351
25 年后给爷爷的一份答卷 353
党员家风故事:父母常用俚语教育我 356
一位“老党员”的一生 360
爷爷留给我的家风 362
@青年干部从“红色家书”中汲取奋进力量 364
曾祖母的“土味”格言 367
爷爷的“家风秘笈” 370
爷爷的茶中话家风 373
又见家中堂前三幅画 375
从古人家书中“窥探”家教智慧 377
“三字诀”做好家风建设“新文章” 380
以好家风滋养大情怀 382
家风是扛在肩上的“行囊” 384
父亲教会我的那些事 387
用好家风“传家宝”
家人,是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最放不下的牵挂。和睦 的家庭氛围、健康的亲情关系,既是个人的幸福,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对于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来说,家风更是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也关系到党风政风,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 义,必须培育良好家风。
近日,电视专题片《正风反腐就在身边》正在热播,其 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四集《严正家风》。为何印象深刻呢?
时任四川省广安市委副书记的严春风,对待家人本应既春风拂面又家风严正,然而,一条“你对严书记的女儿说这话是什
么意思”的微信群消息,引起轩然大波。随后,“春风不度监
督关”,其家风不正及相关腐败等问题迅速被查实。
如果说,严春风是纵容家人飞扬跋扈的典型,那么,本 以为“平安着陆”的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茂才,就是
“全家齐上阵,贪污父子兵”的代表。看似生活朴素,吃穿不
讲究,居住老旧小区,实际却放任两个儿子利用自己的权力圈钱,心安理得地过上优越的生活。
纵观近年来的腐败案例,不少违纪违法的领导干部,往往自身作风与家风相互影响,一方面自身作风不正,一方面也忽略家风建设,错位的权力观,把公权变化作为亲属谋利 的私器,错误的亲情观,对子女纵容溺爱,导致子女靠特权获得资源还不以为然,最终不仅领导干部自己身陷囹圄,也给家人带来灾难。
欲治其国,先齐其家。家风家教,彰显的是一个家庭甚至家族的精神风貌和道德操守,体现的是家庭成员待人接物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从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的谆谆
教诲,到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殷殷希望,从
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家国情怀,到朱子家训“恒念物力维艰” 的克勤克俭,无不承载着祖辈对后代的期望,凝结着古人智
慧的结晶。
“家风正则民风正,民风正则政风清。”家教家风从来不仅仅是某个家庭的事,而是与民风社风、党风政风息息相关。 对党员干部来讲,良好的家风,既是砥砺品行的“磨刀石”,
又是防腐拒贪的无形“防火墙”,唯有用心用情用力,方能润
泽后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党员干部更应该在廉政上严 格要求,在实践中以身作则,切实承担起对家风建设的主要
责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化引导子女,教育子女树立遵纪守法、独立自主的良好观念,培养子女爱国爱家、立志报国的远大志向,在成长路上能够给予陪伴关爱,在面对人生抉择时能够指点迷津,在十字路口时能够当头棒喝,真正以
好的作风涵养好家风,把好的家风作为“传家宝”,这才是“为
之计深远”。
“我要做你身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恋人也好,夫妻也罢,都应相互平等,彼此尊重,既不飞扬跋扈,也不妄自菲薄。作为党员干部,要时刻把规矩挺
在前面,不碰底线,不以身试法,更要管好“身边人”,常吹
廉洁“枕边风”“耳边风”,防止“后院起火”。同时,告诫家人要警惕“围猎”,为家人划清底线,做到防微杜渐,决不养痈遗患,这才是对“身边人”真正的爱护,才能“根紧触,叶相碰”, 真正天长地久。
“清白家风不染尘,冰霜气骨玉精神。”焦裕禄留下“带头艰苦,不搞特殊”“工作上向先进看齐,生活条件跟差的比”的人生信条,谷文昌“清白持家、简朴本分、为民奉献”的家风仍在当地干部群众中传颂,周永开看似没有“人情味儿”,却将好家风融入子女的血液中……艰苦朴素、清白为官、为民奉
献,无不是优秀共产党员优良家风的表现,更是我们党的建设宝贵的财富。作为党员干部,更要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廉洁修身、清正齐家,做家风建设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