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评论员观察) 7
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10
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人民时评) 13
正确地学习党史 16
创造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和音) 19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快评) 22
中国特色减贫道路脱贫攻坚理论结晶 23
中国脱贫奇迹告诉世界什么(望海楼) 26
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28
散布谎言行径恰是践踏人权(钟声) 31
做世界减贫事业的有力推动者(和音) 33
聆听穿越时空的回声(感悟初心) 36
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线视角) 38
为工业减碳按下“快进键”(人民时评) 41
为什么要从问题导向把握新发展理念 44
以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 47
营造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新论) 50
坚持“爱国者治港”,“一国两制”才能行稳致远(人民论坛) 53
健全以创新为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新论) 56
理性看待、依法规范“医疗美容热”(人民时评) 59
美国民众还在等待“种族公正”(钟声) 62
让健康成为春节的温馨底色(人民时评) 65
用好脱贫攻坚精神财富(现场评论) 68
“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人民时评) 71
“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人民论坛) 74
百年大党何以风华正茂 77
广泛凝聚多边主义共识(和音) 81
为什么要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 84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中国道路中国梦) 87
新技术助力基层治理智能化(新论) 89
依法治理网络虚假流量(人民时评) 92
勇闯科技创新“无人区”(一线视角) 95
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治理者说) 98
多措并举塑造新优势 101
敬业绘就“最美”人生(人民论坛) 107
韭菜产业“智囊团”为何受欢迎(现场评论) 110
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新契机(国际论坛) 113
让市民笑容成为城市最美风景(声音) 116
推动新时代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评论员观察) 119
推广普及冰雪运动(今日谈) 123
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创新活力 124
以青春之名担当奉献(暖闻热评) 128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今日谈) 130
创建文明单位,从将心比心做起(新论) 131
从政治高度把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下去(声音) 134
敢于“争先”再创“第一”(大使随笔) 137
敢于监督,为公平正义“把关”(人民时评) 140
涵养“初学者”心态(人民论坛) 143
净化 APP,还用户清朗网络环境(纵横) 146
人类历史上最振奋人心的故事之一(国际论坛) 148
为什么说时与势在我们这一边 150
制度优势,推动冰雪运动跨越发展(评论员观察) 153
让群众过一个特别而又温馨的春节(人民论坛) 156
促进全球疫苗公平分配(和音) 159
冬奥效应,奏响新发展理念的乐章(评论员观察) 161
呵护创新的“好奇心”(人民论坛) 164
全面理解地区经济增长目标的合理性 167
心在一起,就是团圆(人民时评) 171
深化改革释放四大增长潜能 173
用更优的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178
激扬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人民论坛) 181
用智慧城市建设为社会治理现代化赋能 184
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 188
迈向更高水平联动发展和互利共赢(和音) 191
像牛一样耕耘像牛一样奋发(人民论坛) 194
感知春节“和”文化的力量(和音) 197
天问一号激扬创新豪情(人民论坛) 200
春节消费展现中国经济活力(今日谈) 203
应当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钟声) 204
“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今日谈) 207
每个奋斗的你都了不起(今日谈) 208
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动员令 209
共创美好未来(和音) 224
为“暖心政策”点赞(今日谈) 227
昂扬精神铆足“牛劲”(人民论坛) 228
把心思和精力凝聚到狠抓落实上来(声音) 231
工业互联网助力数字中国建设(新论) 234
惠民生关键在落实(现场评论·聚焦地方两会) 237
来论 239
牛年春节,彰显家国同心的力量(人民时评) 241
相约春暖再出发(今日谈) 244
“导向金不换”(人民论坛) 245
“媒体自由”不应成为假新闻的遮羞布(钟声) 248
带上温暖继续拼搏(今日谈) 250
夯实科技自立自强的人才根基(新论) 251
集装箱热见证外贸活力(微观) 254
减贫伟大奇迹彰显中国制度优势 257
金色盾牌,热血铸就(暖闻热评) 260
铆足牛劲干起来(望海楼) 262
为信用信息筑牢安全堤坝(人民时评) 264
用心建真言献良策(现场评论·聚焦地方两会) 267
中国经济牛年“开门红”(和音) 270
“我们要一直努力向前奔跑”(党的创新理论实践典型案例) 273
从“牛气”春节中,我们读到了什么?(望海楼) 279
岁月为证,奋斗不止(人民论坛) 281
找对路子“跑”出幸福生活(短评) 283
北京:两区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党的创新理论实践典型案例) 284
春节假期火热消费折射出什么(人民论坛) 289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短评) 292
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人民论坛) 293
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 296
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299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301
谱写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评论员观察) 304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308
严把出口,提升人才培养含金量(人民时评) 311
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人民论坛) 314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评论员观察) 316
乡土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 319
以环保督察推动高质量发展(人民时评) 323
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望海楼) 326
创造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新论) 329
精准扶贫,“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评论员观察)
“精准”既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方法论之一,也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更是一套务实的工作方法
精准扶贫方略背后,是 300 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辛勤付出,是无数扶贫工作者呕心沥血的倾情奉献
在湖南安化,黑茶产业摆脱粗放生产模式,走出一条茶旅融合发展之路;在安徽长丰双河社区,“稻虾共养”产业扶贫模式让村民腰包更厚实;在河北阜平,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落地落实,1 万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走出深山,迎来新生活……精准,是一个又一个中国脱贫故事背后的关键词;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成为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宝贵经验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深刻总 结:“我们立足我国国情,把握减贫规律,出台一系列超常 规政策举措,构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 反贫困理论。”这其中,“坚持精准扶贫方略,用发展的办 法消除贫困根源”是重要的一个方面。从开展建档立卡、选 派驻村干部,解决“扶持谁、谁来扶”的问题,到推进分类 施策、建立贫困退出机制,解决“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 从因地制宜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到严格落实“六个精准”
明确要求,在精准扶贫方略引领下,全国各地找准穷根,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让“中国之治”再次书写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奇迹。
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正是因为精准扶贫方略坚持以“实”字当头, 各项政策红利才能落到扶贫对象身上,从而保证脱贫攻坚顺利实施。早在 2012 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就曾指出,“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势利导,能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要勉强搞一些东西,一定从实际出发,真正使老百姓得到实惠。”中国幅员辽阔,各地贫困问题复杂多样,只有贯彻精准扶贫方略, 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确保扶贫举措对症下药,取得实效。 在这个意义上,“精准”既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方法论之一, 也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更是一套务实的工作方法。
在宁夏,曾有一位扶贫干部被称为当地扶贫办的“数据
中心”,他掌握的数据能具体到贫困户养了几只羊、种了几亩马铃薯。在全国各地,如此用心的扶贫干部还有很多。他们之所以能精准掌握贫困户的详细情况,正是因为他们始终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精准扶贫方略背后,是 300 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辛勤付出,是无数扶贫工作者呕心沥血的倾情奉献。精心用心、耐心细心,时时刻刻为困难群众着想,才绘出脱贫奔小康的锦绣画卷。
随着脱贫攻坚不断攻城拔寨,精准扶贫方略的意义和影响也在走出国门,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贡献。在泰国孔敬
府,当地官员借鉴参考中国脱贫经验,制定了符合当地实际的“结对子扶贫”项目,帮助贫困户制定个性化脱贫方案。 世界各国贫困状况各不相同,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方法和原则是相通的。2018 年,“精准扶贫”等理念被写入第七十三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关于消除农村贫困问题的决议。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明确表示,精准扶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近日热播的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第二集就是“精 准施策”,讲述了安徽省霍邱县、河北省张北县、西藏自治区墨脱县等多个地区因地制宜、精准脱贫的动人故事。回望脱贫攻坚一路走来,纵然贫有百样、困有千种,却都在精准扶贫方略的引领下被一一化解。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更沉淀为一笔宝贵的经验和财富,激励我们继续向前,创造新的更大辉煌。
《人民日报》(2021 年 02 月 26 日 07 版)
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